查看原文
其他

房子为何成了显眼包?

寰云 昆明楼市 2024-03-19

看房买房的全能小助手——昆明楼市微信小程序「昆明楼粉」,了解项目、查询房价一键搞定!

———这是正文的分割线———

今天周一,正常更新!

祝正在休假的小伙伴们,吃好玩好啥都好;同祝假期值班的小伙伴们,人旺财旺事业旺。

既然是假期,那么,我们聊点不是很时效的话题。



从1998年开始,全国逐渐取消了房地产福利分房制度,逐步开始实行货币化分房制度,也就是商品房市场化,开启了我国商品房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。

历经20多年发展,关于房子过剩的讨论,随之也甚嚣尘上,让房子成为了显眼包。

这样的讨论背后是,或许是对于庞大的市场的敬畏——

从2017年至2021年,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规模,每年都以一万多亿的增幅再上新台阶,一路从13.3万亿涨至18.7万亿。

即便是楼市动荡的2022年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仍然保有13.33万亿的规模。

从目前来看,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一个10万亿级的市场。

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?

引入一项数据作对比,2022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的销售额为12727亿元。

也就是说,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仅是房地产的1/10。

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,2022年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占我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3-14%左右。

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,仅2022年,房地产行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.1%,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%,下拉固定资产投资2.7个百分点。

说到这里,可能很多人就会明白,有关部门为何要不断重申: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。

由此,也就不难理解,针对房地产的刺激政策会一波接一波地到来。



回归到关于房子是否过剩的讨论。

七普数据显示,我国家庭户人均住房建面达到41.76㎡,人均住房间数为1.2间。

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

单纯从数据上来看,人均住房面积和住房间数似乎都不低,但放到全世界来看,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。

贝壳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,我国人均住房间数(1.2间)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,较OECD(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)国家平均1.7间的水平,仍有一定差距。

图源贝壳研究院

意味着,随着经济的发展,我国人均住房间数还有上升的空间。对应的,房地产市场规模在未来一段时间,仍能维持可观的体量。

基于七普数据在房产统计方面的局限,以及人均GDP对住房间数的影响,对照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,贝壳研究院得出的研究结论是:我国整体住房供给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,没有过剩,也没有短缺。

而从昆明来看,公开的数据表明,昆明的人均住房面积已从80年代的7.3㎡提高至2020年的43.6㎡,高于当时的全国人均水平。

与此相对应的是,在需求的带动下,近年来昆明主力成交面积持续上升,越买越大的趋势比较明显,呈现出鲜明的居住空间改善的特点。

结合近10年昆明全市常住人口数据来看,每年都在增长的态势,一定程度上也在消化市场增多的住房。

昆明楼市整理/制表

从长远来看,昆明作为省会城市一直存在的吸虹效应,以及刺激住房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的持续作用,还会进一步支撑起相应的市场需求。



既然当前房子没有过剩,也没有短缺。

那么,房子过剩为何会成为“显眼包”呢?

归根结底,还是城市发展水平与需求的问题。

从城市发展水平来看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对于人口的吸附能力强,对应的市场需求也大,房子过剩的感受相对不明显。

而类似昆明这样的城市体量,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房子多,主要还是市场需求相对羸弱的结果。

造成这样的市场需求状况,除了城市发展规模之外,从房地产行业本身来看,主要有两个原因:

一个是,存量房置换的活跃度。

姑且不说,因“卖一买一”的改善置换而卡在卖出环节的大批潜在消费力。单从二手房整体的存量来看,就能说明问题。

这里列举一项全国性数据:根据七普数据显示,全国有35%的家庭居住在2000年之前建成的房子中。

虽然没有昆明相关的数据,但从全国来看,住在老房子里的家庭比例并不小。

可以理解为,要催生市场新的需求,就得先释放这些住在老房子里的人购买力。但现实情况是,这些老房子卖给谁?

贝壳研究院的统计显示,房龄20年以上的房子挂牌量最大,但成交量却只与10年以内的次新房持平。

图源贝壳研究院

也就是说,在二手房市场,10年以内的次新房相对要更受青睐。

因此,要想释放居住在老房子里的群体的需求,棚改是最有效的手段。

这也是,每一轮棚改都会催生新一轮的住房需求的重要原因。

另一个使得市场需求较弱的原因是,好房子太少了!

也就是我们常说的,昆明不缺房子,但缺的是好房子。

在具体的表现上,无论市场好坏,优质的房源总能在市场卖得起价,且“一房难求”的现象。

按照贝壳研究院的说法,供给总量不等于有效供给。

因为,在居住这件事情上,住得更好一直都是大众孜孜不倦地追求。特别是在住房改善时代,有房不等于消费终结,恰恰是住房新消费的起点。

这也是,相应的政策强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用意所在。

既要为刚需提供支持,也要兼顾改善群体需求的释放,通过“双管齐下”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当然,在20多年的商品房市场化进程中,新建商品住房数量确实有了量的飞跃,但单纯依靠棚改来平衡供需关系的做法,显然也不是长久之计。

因此,在有关房地产未来走向的探索中,才有了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提法。

最终的目标是,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。


-- END --

推荐阅读



昆明楼市媒体矩阵:公众号【昆明楼市】、小程序【昆明楼粉】、抖音号【文锋说房 loushi0871】【寰云聊城改 kmls000】;云南好房研究院:公众号【云南好房】

留言美三代,点赞富一生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